哎,说起中俄空军合作,总让人觉得既亲切又有点深意。去年那次联合巡逻,表面上看是两国加强军事互信的常规操作,可细想之下,里面藏着不少门道,尤其是我们歼16带着实弹给俄方图95护航。 但这却在无意中戳中了俄罗斯空军的一些痛点,让人不由得琢磨,为什么一件本该让双方都高兴的事,反倒让俄罗斯那边心态有点小复杂? 中俄巡逻来龙去脉 中俄两国空军联合巡逻,已经成了每年例行的事。去年巡逻俄罗斯出动了图95战略轰炸机,中国派出了歼16战斗机。整个行动是两国国防部协调好的,目的是维护地区稳定,练习战略协作。图95是俄罗斯的老牌战略轰炸机,能携带大量武器,长途飞行能力强,而歼16则负责伴飞护航,确保安全。 巡逻全程没进任何国家领空,严格按国际法办事。这不是第一次,中俄从2019年开始就搞这种联合空中战略巡逻。每次都选在公开海域,通报相关国家,避免误会。 俄罗斯国防部公开表示,巡逻提升了两国空军互动水平,中国国防部也强调,这是正常军事交流,不针对第三方。外部有些媒体炒作,说加剧了地区紧张,但其实中俄就是通过这种方式,展现出大国间互信。
巡逻时,歼16携带实弹,这是标准配置,用来应对潜在风险。实弹包括空对空导弹,确保护航有效。俄罗斯图95作为重型机型,速度慢,防护弱,歼16的加入补齐了短板。 两国飞行员通过无线电协调,保持队形。 巡逻后,双方都发布了联合声明,肯定了成果。此事也让周边国家注意到了中俄的默契配合。比方说,日本自卫队出动飞机监视,但没发生摩擦。 整体看,巡逻巩固了中俄友谊,也为全球战略平衡注入了正能量。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,一直推动这种多边合作,避免对抗。俄罗斯也受益匪浅,因为在当前国际环境下,这样的巡逻帮他们维持影响力。 总的来说,中俄巡逻不是秀肌肉,而是伙伴实践,是两国对和平的共同追求。
歼16超越俄原型 歼16这款战斗机,出身有点特别,它是基于俄罗斯苏30MKK和我们歼11BS改进来的。苏30MKK是俄罗斯在上世纪90年代开发的多用途战机,源自苏27家族,中国当时引进了技术和生产线,为自家空军现代化打基础。 歼11BS则是苏27的国产版,装了些中国雷达和航电,但发动机还是俄制的。把这两者结合,歼16就诞生了,外形上跟苏27一脉相承,但内在大升级。 关键是发动机,歼16用涡扇10B,最大推力92千牛,后燃144千牛,比苏30MKK的AL-31FP强不少,后者最大推力74千牛,后燃122千牛。
差距让歼16在机动性和省油上占优,最大航程4000公里,苏30MKK只有3000公里。航电系统全是中国产,达到世界先进水平,早年首飞时就对标美国F-15E,现在更不用说了。武器方面,歼16能挂霹雳15空对空导弹,射程远超苏30MKK的R77或R27,还能载鹰击91、鹰击83反舰导弹,以及雷电-10反辐射导弹。 这些导弹制导精准,对空对地威胁大。苏30MKK武器相对单一,反舰只限于Kh31。歼16的雷达先进,能先敌发现,先敌打击,如果对上苏30MKK,优势明显。 中国还搞出歼16D电子战版,航程和作战半径胜过美国EA-18G。虽说气动布局借鉴苏30MKK,但歼16本质上是国产机,是中国航空工业自力更生的产物。 去年巡逻中,歼16带实弹护航,就是这种超越的体现。它不光护得了图95,还展示了技术跃升。
俄罗斯作为老大哥,当初帮了不少忙,现在看到中国进步,也该是高兴的事。但现实是,技术转移后,徒弟青出于蓝,总有点说不出的味道。歼16的成功,是中国国防科技自强的缩影,也为中俄合作添砖加瓦。 为什么俄心态复杂 俄罗斯空军这些年发展有点卡壳,自苏联解体后,底子厚但更新慢。新机衍生版跟不上美国步伐,苏57五代机出来了,但隐身性能一般,量产还遥遥无期。 当年苏联空军能对抗整个北约,现在俄罗斯靠出口装备和能源维持军力,这种落差大。 反观中国,吸收俄罗斯技术后,推出歼10C、歼20等,歼20产量超200架,是全球第二多五代机。 俄罗斯看到自家技术被中国优化,内心五味杂陈。不是嫉妒,而是现实压力大,尤其俄乌冲突后,国力消耗,空军升级更难。 教会徒弟,师傅没饿着,但看着中国空军腾飞,俄罗斯总想做点啥。
可当前局面下,他们选择和中国深化合作,这是明智路子。中俄伙伴关系可靠,中国作为朋友,提供稳定支持。两国继续联合巡逻,就是证明。 俄罗斯心态复杂,根源在于自身发展瓶颈和中国快速进步,但不影响友谊。 相反,它推动中俄更紧密合作,共同应对全球挑战。中国坚持和平发展,中俄合作符合两国利益,也有利于世界稳定。 中俄空军合作会更深,俄罗斯借此缓解困境,中国则分享经验,实现共赢。心态复杂,其实是中俄关系深化的催化剂,让双方更珍惜伙伴情谊。
网配查配资-配资门户网站-证券配资网站-个人炒股如何加杠杆投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